中小公募“抢滩”布局中证A500,市场行情成突围关键

中小公募“抢滩”布局中证A500,市场行情成突围关键

痴迷旅者 2024-11-11 度假旅游 5 次浏览 0个评论

  证券时报记者 余世鹏

  继头部公募争相发行中证A500指数基金之后,中小公募的“抢滩”布局也逐步拉开序幕。

  截至11月8日,不仅有汇安基金、长城基金等公募上报中证A500指数基金,还有北京、上海和华南地区多家公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正在酝酿中证A500产品上报一事。

  市场此前已有预期,中证A500指数产品的发展规模有望超过沪深300。以此来看,这很可能成为中小公募难得的突围机会。但从沪深300等指数发展历史来看,大部分入局的中小公募最终只是“陪跑”的角色。此次布局中证A500指数基金,如何才能成功突围是中小公募正在思考的问题。

  中小公募纷纷布局

  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11月8日富安达基金和汇安基金同日上报中证A500指数基金,其中富安达基金上报的是指数增强基金。此前,泓德基金在11月5日和6日分别上报了中证A500优选混合基金和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11月5日,还有鹏华基金和金信基金上报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长城基金上报了中证A500普通指数基金。11月4日,次新银行系公募苏新基金上报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

  实际上,这些中证A500基金的上报,只是公募新一轮指数布局的“尖尖角”。从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和华南地区多家中小公募,均在酝酿中证A500产品上报一事,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成为市场情绪的真实写照。

  “对中小公募而言,中证A500可能是指数基金发展的良机。”北京一家中小公募内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近日一直和公司金融工程的同事沟通,彼此认为中证A500指数的发展前景比沪深300还要好,规模等各方面有望超过沪深300,“在看好大势的情况下,我们要抢先布局,不然就可能吃亏,目前计划上报的是指数增强产品”。

  深圳一家中小公募内部人士表示,他们一直想布局指数基金,但ETF涉及到渠道资源、技术系统支持等因素,加上头部公募先发优势太明显,目前进入已很困难。“所以我们一直在酝酿差异化打法,在其他公司布局还不算太多的时候,要抢先布局具有标杆意义的指数产品,中证A500可能就是一个契机。”这位公募内部人士表示。

  “一开始我们打算报的是红利指数基金,但随着行情转向就暂停了,接下来可能会申报中证A500指数产品。和ETF相比,普通指数基金的成本很低,少了技术系统和场内做市商等环节。如果不做指数增强,普通指数基金现有的储备就能做。”沪上一家中小公募投研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讲道。

  有期盼也有顾虑

  显然,基金公司已捕捉到了中证A500指数带来的机会,但也有基金公司囿于自身储备和市场竞争力考虑,表现出了顾虑。

  “近段时间我们都在评估这个事,要布局主流代表性的指数,中证A500当然是必选项。但从过往经验看,主流宽基指数基金的头部效应非常突出,最终做大做强的多是头部公司,小公司很难能分到一杯羹,所以我们还在犹豫。”华南地区一家中小公募的市场总监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全市场已经成立的中证A500基金(包括ETF、ETF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已达31只,最新规模为1340.89亿元,和625.14亿元的发行规模相比,短期增长幅度超过110%。发行主体基本以华夏、易方达、南方、国泰、招商等头部公募为主。

  “大公司不仅有渠道资源,还有股东和营销等多方支持,这在中证A500的发行中尤为明显。”上述华南地区中小公募市场总监对记者讲到一个细节,近期不少做基金发行宣传的第三方公司或业内大V,接的都是头部公募的中证A500新发业务,其他产品的宣传单子基本不怎么接了。

  基于同样的因素考量,深圳一家中小公募市场人士称:“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资源有限,对投入性价比的考量会更为谨慎,当前的最佳策略是先等待,不和大家凑热闹。”

  以往中小公募多为“陪跑”

  从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来看,上述顾虑不是个例,有些公司出于对市场规模悬殊的考虑,还有公司表现为人才储备短板的顾虑。

  “各大公司针对同一指数短时间内密集发行产品,这在基金业26年历史上应该是头一次,沪深300、上证50等老一批核心指数当时也受欢迎,但远没达到这样的节奏。”华南地区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业内对中证A500的预期非常高,规模超过沪深300已经逐步成为共识。但即便形成了共识,也需要相关团队和人力储备。“我们公司目前缺乏相关人才,近期面试了几个都不太合适。眼下产品节奏很快,现在如果招人进来,要通过基金经理资格再去备案,可能需要半年时间。”该公募高管表示。

  “即便能发行,最终能募集多少,后续的持续营销能不能跟上,这些也都是要考虑的。中证A500虽是一个大蛋糕,但从沪深300的发展经验来看,指数基金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未来竞争主要是渠道和品牌营销,如果这些跟不上,最终可能还是要‘陪跑’。”前述华南中小公募高管称。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最早出现于2003年,到2019年底达到了80只(同一只基金的不同份额、规模均合并统计),截至2024年11月8日已超过110只,布局的公募机构超过60家,整体规模达到1.23万亿元,但排在前列的8只基金规模就有1.05万亿元,占比超过85%。这8只基金来自6家头部公募,分别为华泰柏瑞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天弘基金。

  除了上述8只头部基金,另有44只沪深300指数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分布于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等头部公募中。除此之外,其余公募均是“陪跑”角色,一大批公募的布局规模基本在10亿元以下,有的沪深300基金的规模不足1亿元,甚至还有产品已经拉响清盘预警。

  市场行情是突围关键

  除规模、人才等因素外,市场行情是影响指数基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业内人士认为,和过往情况相比,当下的市场行情有利于指数基金发行。和资源等因素相比,基金公司在行情面前是平等的。从基金业过往历史看,市场行情对指数基金布局的影响更为长远和深刻。

  上证180指数的布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华南一位熟悉公募产品发展史的资深基金研究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证180指数于2002年推出时,同样备受追捧。最早布局该指数产品的是天同基金(万家基金的前身),于2003年3月成立了天同180指数基金(现为“万家180指数基金”),但成立之后遇上了近3年的熊市,发展并不顺利。数据显示,到2005年下半年,该基金跌幅接近20%,直到2006年后才迎来上涨行情。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7.31亿元。“在当时,布局指数基金同样是不少基金公司的发展策略,不少公司打算专门做被动指数,甚至还有公司宣称要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指数基金公司。但由于行情不配合,这些公司后面纷纷转战主动投资领域。”该基金研究人士称。

  往更深层次看,产品战略得失对基金公司的影响,往往也反映在人才的去留上面。天同180指数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杨宇,在2005年去了嘉实基金,管理过嘉实沪深300ETF、嘉实中证500ETF等产品,曾任嘉实基金量化投资首席投资官,是嘉实基金当时指数基金布局的重要人物。

  “到2012年前后,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后,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跨市场ETF,最早比拼的是嘉实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的沪深300ETF,当时市场预期嘉实会在沪深300ETF的发行上胜出,但最终胜出的却是华泰柏瑞。此后,华泰柏瑞基金的被动指数优势逐渐凸显,杨宇此后离开嘉实基金,成立了个人系公募汇泉基金。”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说。

  该基金研究人士也表示:“现在的情况和当时不一样,当前市场基本处于低位,后面如果能如期开启一轮长达3—5年的慢牛行情,指数基金会有不错的赚钱效应。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中证A500对大部分中小公募来说,的确是一次突围机会。但是,指数基金的发展要循序渐进,防止短期内一哄而上。和发行规模大小、短期内净值细微变化相比,指数基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最全面的旅游攻略推荐,本文标题:《中小公募“抢滩”布局中证A500,市场行情成突围关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